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(官媒占比超80%)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,结合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,最终观点保持中立。结尾附有参考资料
距离美国给日本加征关税的最后期限只剩不到一周,突然从幕后跳到台前,亲口放话要将日本关税拉高到 30%甚至35%。
更有意思的是,这位前总统在媒体镜头前,连日本首相的名字都懒得提,张口就称对方为“亲爱的日本先生”。这看似随意的称呼变化,背后藏着美日贸易战升级的复杂棋局。
从今年4月美国抛出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到7月大限逼近,美日已拉扯了整整七轮谈判。日本在农业开放和汽车关税上寸步不让,美国削减贸易逆差的核心目标悬在空中。
眼看最后期限压到眼前,特朗普再次祭出“极限施压”的招牌战术——亲自下场威胁加税,把谈判桌变成高压锅。
这一招带着鲜明的“特朗普风格”。2025年正值美国大选年,他急需向选民展示“美国优先”不是空话。
此前对加拿大、欧盟挥舞关税大棒,确实捞到了实惠:加拿大被迫废除数字服务税,欧盟在农业补贴上松了口。尝到甜头的他,如今想在日本身上复制“打一顿再谈”的成功套路。
但日本不是软柿子。美国2024年对日贸易逆差高达685亿美元,其中汽车和农产品是大头。日本每年向美国出口137万辆汽车,占其出口总额34%,而美国车在日本的市占率还不到1%。
这种失衡刺痛了特朗普,他尤其盯住汽车关税——若真加征25%,相当于直接掐住日本经济的命脉,560万人的就业将受冲击。
特朗普对石破茂的“降格称呼”,绝非口误。当记者问及美日谈判时,他刻意跳过首相姓名,代之以“亲爱的日本先生”。
这种外交场合罕见的操作,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心理战:既暗示“日本首相说了不算”,又传递出“你不过是美国普通贸易伙伴”的轻蔑。
这套羞辱战术早有先例。过去对加拿大总理特鲁多、欧盟主席冯德莱恩,特朗普都用过类似手段,通过贬低对方身份来瓦解谈判意志。
但这次矛头对准长期盟友日本,暴露了他更深层的意图——重塑美日权力结构。从安全盟友降级为经济附庸,才是他想要的新剧本。
石破茂政府的强硬确实惹恼了特朗普。自上任以来,日本在谈判中死守农业和汽车底线,甚至在G7峰会上公开倡导多边贸易,和美国唱反调。
特朗普多次抱怨日本“被惯坏了”“占美国三四十年便宜”,这次改称呼是明晃晃的警告:再不低头,等着更难堪的招数。
石破茂正被夹在两道悬崖之间。往前一步是经济悬崖:汽车产业占日本GDP的8%-10%,若美国加征25%关税,日本经济将缩水1.2%,汽车出口蒸发7.2万亿日元。
往后一步是政治悬崖:农业是自民党的“铁票仓”,若在农产品进口上让步,7月20日参议院选举中,农村选民可能集体倒戈。
日本谈判代表赤泽亮正七赴,甚至戴上美国棒球队帽子示好,提出增加电子产品进口等折中方案。但特朗普要的是全盘接受,而非讨价还价。
更让日本憋屈的是,美国一边要求日本开放汽车市场,一边却对墨西哥、加拿大汽车免税——这种双标逻辑让谈判陷入死胡同。
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内部的混乱。《金融时报》揭露,白宫在关税政策上分歧严重,导致对外谈判毫无章法。
日本代表常常上午收到一个方案,下午就被美方推翻。这种反复无常,让石破茂团队既困惑又愤怒:“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要什么,我们怎么妥协?”
正当美日僵持不下时,北京突然走出一着妙棋。6月29日,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,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。
虽仍禁止福岛等10个都县产品,但对北海道、爱知县等地的解禁,已让日本水产行业看到曙光。
而就在同一天,特朗普在电视采访中宣布“必须对日本车加征25%关税”——中方的开放与美方的封锁形成刺眼对比。
这不是临时起意。中国早已在稀土、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布局,一边深耕与东盟、中东的合作,一边降低对美日欧的依赖。
对美出口占比从2016年的20%以上降至如今的12%,2024年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贸易额突破2万亿美元。当特朗普还在用关税大棒威逼时,中国已织就一张抗压能力更强的贸易网络。
更深的战略在于:美日摩擦加剧之际,日本为寻求出路,可能在稀土、液化天然气等领域向中国靠拢;而美国为拉拢日本,或被迫在对华关税上松动。
这场三方博弈中,中方以市场为杠杆,悄然改变着力量平衡。
特朗普的关税战术正在引发连锁反应。若真对日本汽车加征35%的税,美国消费者将多付数千美元购车费,通用、福特的供应链也会遭反噬。
摩根大通发出警告:美国贸易逆差已在2025年创历史新高,继续加税可能把经济推入衰退。
欧盟和韩国正紧张观望。一旦日本妥协,下一个被瞄准的就是他们。这些经济体已开始商讨联合反制方案,甚至准备向WTO起诉美国违规。
特朗普以为单边施压能速战速决,却可能把世界推回贸易保护主义的黑暗丛林。
耐人寻味的是石破茂政府的“两面作战”。
一边在贸易上对抗美国,一边在军事上靠拢白宫——2025财年防卫预算飙升至8.7万亿日元(约合540亿美元),其中1087亿日元用于与英美合研隐形战机。
这种“经济亲中、安全附美”的撕裂策略,折射出日本在中美夹缝中的挣扎。
当日本股市因特朗普的加税威胁剧烈震荡,当石破茂在防卫省高喊“增强反击能力”时,那个曾签署《广场协议》的日本似乎正在苏醒。
只是这一次,它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霸权压迫,而是全球贸易秩序裂变中的复杂棋局。
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许能换来短期交易,但真正的问题始终悬在华盛顿头顶:当“美国优先”变成“美国孤立”,全球经济版图上,谁还会为霸权买单?
参考信源:特朗普:不确定能否与日本达成协议,考虑将关税提高至30%或35%
拉伯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